同心度與同軸度
同心度與同軸度之同心度
"同心度"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當被測要素為圓心(點),或薄型工件上的孔、軸的軸線時,可視作點而不是線,則它們對基準的同軸度稱為同心度.跳動公差有圓跳動和全跳動兩種
2、在某些情況下,如若干球面對球心而言的同軸度,GB/T1182規定此時同軸度亦可稱為同心度.舊標準則統稱同軸度.新標準規定位置度,視情況確定其基準的有無,對于成組孔的位置度有時無基準要求。
同心度與同軸度之同軸度
同軸度:是定位公差,理論正確位置即為基準軸線.由于被測軸線對基準軸線的不同點可能在空間各個方向上出現,故其公差帶為一以基準軸線為軸線的圓柱體,公差值為該圓柱體的直徑,在公差值前總加注符號“φ”.
同軸度公差:是用來控制理論上應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同軸度誤差:被測軸線相對基準軸線位置的變化量.
簡單理解就是:零件上要求在同一直線上的兩根軸線,它們之間發生了多大程度的偏離,兩軸的偏離通常是三種情況(基準軸線為理想的直線)的綜合——被測軸線彎曲、被測軸線傾斜和被測軸線偏移。
同軸度誤差是反映在橫截面上的圓心的不同心。
影響同軸度的因素
在國標中同軸度公差帶的定義是指直徑公差為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圓柱面內的區域。它有以下三種控制要素:①軸線與軸線;②軸線與公共軸線;③圓心與圓心。
因此影響同軸度的主要因素有被測元素與基準元素的圓心位置和軸線方向,特別是軸線方向。如在基準圓柱上測量兩個截面圓,用其連線作基準軸。在被測圓柱上也測量兩個截面圓,構造一條直線,然后計算同軸度。假設基準上兩個截面的距離為10mm,基準**截面與被測圓柱的**截面的距離為100mm,如果基準的**截面圓的圓心位置與**截面圓圓心有5μm的測量誤差,那么基準軸線延伸到被測圓柱**截面時已偏離50μm(5μmx100÷10),此時,即使被測圓柱與基準完全同軸,其結果也會有100μm的誤差(同軸度公差值為直徑,50μm是半徑)
同心度與同軸度文字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